在校生/教职工/校友/家长/访客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商院

【学习强国】用数字技术推动“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8 10:05:57 浏览人数: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林胜平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烙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维系手足情感、团结各阶层、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前行的文化纽带。福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福”文化。202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关于推动“福”文化资源转化利用 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

新时代是推进地域文化进步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以数字技术助推“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福”文化的经济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以数智化赋能“福”文化,激发“福”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随着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元宇宙、虚拟世界、区块链、大数据等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福建是最早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省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深刻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极具前瞻性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决策,亲自部署推动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由于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20多年来,“数字福建”已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福州为例,2022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超6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数字文化产业是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福州市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全面结合,力争“十四五”期间福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福”文化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智赋能极大推动了“福”文化的发展。今年4月,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集中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共享发展盛宴。此次数字峰会将推动“福”文化传承和共享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在展示方式上,突出“生态”概念,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虚拟技术,“云游”历史文化场景,“云赏”福州历史文化精粹,虚实结合、沉浸体验,在趣味互动中尽享数字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在视觉形象上,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实时、逼真、三维虚拟文化场景,特别是5G通信、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能让群众在角色转变和互动体验场域中感知“福”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以数智赋能“福”文化传播新模式。

数智赋能是“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做大、做强、做优地域文化产业,全方位推进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以数字技术赋能“福”文化,开辟“福”文化再认知、再理解的新空间和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福”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福”文化,增强“福”文化的认同感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含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深厚的人文思想内涵,拥有独特的“福”文化资源。近年来,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新店古城遗址、中国船政文化城等“福”文化标识融汇于闽山闽水,脱胎漆器、闽剧、寿山石、软木画等国家级非遗得到保护和传承,福州全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西湖—白马河—东西河”航线开通,沿途展现了福州核心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生态之美和“福”文化的人文韵味,打响了“福”文化品牌,形成“福”文化的独特印记。

文化认同是归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个体在与其他群体互动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福”文化认同具有意识形态引领的作用,引领多元地域文化不断融合、共同发展。因此,传承和发展“福”文化,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中国元素,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唤醒历史记忆,让“福”文化活起来。要运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福”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激活“福”文化的创造性,应用AI、VR等技术展示文化成果,突出通俗话语体系,营造数字化时代的全新“历史记忆”和“现实标识”,使“福”文化在内容上守护文化传统的本真,在形式上体现当代审美的需求,不断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以供给侧改革拓展“福”文化,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在当代,文化是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群众的热切愿望,而高质量的文化消费又需要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为基础。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传承和发展“福”文化要以发展数字文化为抓手,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拓宽“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化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福州创新应用数字技术,不断丰富闽都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呈现形式。

数字赋能,重塑文创新形式。数字技术将个性化的创作灵感与强大的平台相结合,将“福”文化的价值融入现代生活,开发出具有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等特性的“福”文化数字创意产品。如,以物联互通、数字微电影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古朴浓厚的古厝文化;以人工智能、3D模型、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开启沉浸式实景实物文化体验新时代,打造有“福”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IP,激发“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数字助推,衍生文旅新业态。文旅是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基本业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福”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趋势。随着AI、VR、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衍生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科技馆、自然馆、博物馆和数字古厝场所等新的文旅业态,规划建设文化示范街、文创产业园和主题文化公园,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演艺,营造沉浸式“福”文化旅游体验新场景。以扫码、“云游”方式感受“福”文化的魅力,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烟火气”,实现“福”文化资源的立体化、生动化与动态化展示。

数字导向,满足多元文化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坚持“福”文化供给侧改革,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激活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捕捉文化需求的敏感信号,及时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提高“福”文化服务效能。因此,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是当前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亟须关注的重点。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687248306099674515&item_id=11687248306099674515&cdn=https%3A%2F%2Fregion-fuji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




上一篇: 【中国新闻网】国内五家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 共推中餐海外繁荣
下一篇: 【央广网】福建62个项目获省财政科研项目立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