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永利官网图书馆馆长林琼老师的理论文章《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原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
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从世界范围现代化进程看,尽管现代化发端于西方国家,但是现代化发展并非只有资本主义现代化一条道路,即使在资本主义各国也没有统一的现代化模式和标准。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但并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运用于破解现代化的各种难题,为人类探索美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坚持守正创新、明体达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他们并没有为各国现代化道路提供现成理论,更不可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预定模式,而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路径,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坚持学习借鉴、创新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价值方向。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党开始突破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坚持自信自立、自主原创。历史经验表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国外发展的现代化,绝不是照搬他人的现代化,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现实基础和独特的价值追求。
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提出各式各样的方案,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站稳了,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命题,创造性使用“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概念,首次指明“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100多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曾经走过弯路,遭遇过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14亿人口总数比目前进入现代化行列的西方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要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实现这样的现代化,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也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人民依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使全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强的领导力量。
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确立“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探索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上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根植中国实际,立足中国国情,着重解决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推进和拓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胸怀天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胸怀天下、面向未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关系,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原文链接:https://cssn.cn/skgz/bwyc/202312/t20231213_5705669.shtml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